精益所追求的是结果还是过程?

最近在网上有人提到一个关于精益管理的问题,就是精益所追求的是结果还是过程?他说公司为某行业巨头,欧系背景,实施精益过程中发了些事情,感到有些矛盾,当中包括了以下一些疑惑:

1. 减库存:由于在消费者的口碑中较高,在供应商中有话语权,我们所有的产品都Make to order,成品存货不超过24小时,基本是不动脑筋的做法,从过程中看几乎没有任何精益的行为,但是库存周转率高,供应链中的现金低,结果非常棒。
2. 减少换模:同样,不考虑订单的EPEI,只考虑最少换模,每周的产品变化不超10种,基本是一个班制作一个产品。利用交接班或者休息时间换模,所以换模时间不减少,但是可用生产时间变多,只占可用时间的不到2%,OEE超级高。
3. Line Balance:很少考虑工作合并,更改布局,几乎都是做自动化减少人员。

以上这些事项,在他看来一点也不精益,但是不得不承认是KPI很漂亮。究竟这样自是做精益吗?精益所追求的是结果还是过程?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首先,结果和过程两者并非互相排斥 (Mutually Exclusive),因为当我们希望达到正确的结果,就自然需要有正确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避免言辞上的讨论,反而应该具体地分析问题本身。

要知道的是,精益是一种思想,它并不是一套必需要一个个按步就班地进行的工具方法,正如在这个朋友的企业中,利用Make To Order制度减少库存量,本身就是一套拉动和JIT的方法,而他提到的自动化,同样和精益密不可分,这两个都是精益思想基本原则,甚至是精益的两大技柱,又何来一点都不精益之说?

另外,他所提到的现象,一个大企业巨头,他们认为公司不需要考虑任何精益方法,因为他们本身有口碑,有大量的客户,竞争小,他们可以利用幅特的大量生产的模式来降低成本。

然而,历史上的精益正正是由于这种情况而诞生的,因为企业无可避免会迎来竞争,当竞争出现时,企业就需要为自己的产品推陈出新,旧的产品就会被淘汱,到时其他的精益工具又会大派用场。

优思学院认为不同的企业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益之屋,精益思想和原则在目前来说还是永恒的,但具体的方法和过程就是因人而异的,我们不必花时间在言辞上的讨论,反而应该不断地思考企业的现状和未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使得企业更精益。

希望以上解答理清了一个可能困扰着很多正在推行精益的朋友们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