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耐一:丰田生产方式是一种彻底的消除浪费的方式,是一种通过消除浪费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
所谓生产现场中的浪费,指生产上只造成成本增加的各种情形。
例如,过多的人员、过量的库存、过剩的设备都是如此。无论是人员,还是设备、材料和产品,一旦超过必要的数量,就只能带来成本的增加。加之,这种浪费还可能会衍生出次生浪费。
比如在人员过剩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刻意给他们找点活干,这样就会造成额外的动力、材料方面的费用支出。这就是次生浪费。
不过,最大的浪费是库存过剩造成的。假设我们现在的库存过剩了,工厂如果容纳不了这些库存,就需要盖新的仓库。接着,就必须雇用搬运工,把产品运到新的仓库里去。
此外,我们还需要给每个人购置一台叉车。在仓库中也需要安排一些人手从事防锈、库存管理的工作。同时,因为库存产品容易生锈,发生损坏,在从仓库取出使用之前,还需要有人进行检修。

产品一旦存入仓库,我们就要实时掌握各种产品的数量。为此,库存管理部门就需要花费相当数量的工时。而且,在库存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就会有人想着要引进计算机来管理库存。
我们一旦没能准确地掌握这些库存的情况,就会遇到缺货的问题。尽管我们每天都开足马力地拼命生产,但如果还会出现缺货,可能就会将问题归结为生产能力不足,于是,就有可能在下个财年的设备投资方案中增加投资预算。一旦新设备开始工作,库存又会进一步增加。
旧的浪费会引起新的浪费。这种恶性循环隐藏在生产现场的角角落落。如果生产现场的管理、监督人员,不能对于“什么是浪费”“浪费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浪费的恶性循环会立即显现。可以说,这种危险是时时刻刻存在的。
我在这里所列举的人员、叉车、运输用的筐、建筑物、计算机、设备等都是浪费,都是由过剩的库存引发的次生浪费。
以上的例子是在假设最坏的情况下发生的。我认为,在丰田汽车的生产现场不会发生如此严重的浪费,但是类似的现象也是很容易发生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以上所说的一次浪费、次生浪费等都会被列入直接工时费、间接工时费、折旧费、一般管理费,从而造成成本的增加。
如此想来,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由浪费造成的成本增加。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个问题,浪费就有可能将仅占销售额百分之几的利润全部吞噬掉,甚至让整个企业的经营陷入危险的境地。丰田生产方式之所以把降低成本作为根本目的,就是因为我们拥有上述的成本认识。
所谓消除浪费,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削减人员和库存,把握设备的潜力,消除次生浪费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此,我必须再一次强调,如果不能树立彻底消除浪费的思想,即使引入丰田生产方式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文:大野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