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鱼骨图(石川图/特性要因图),什么时候该用?

六西格玛工具、质量管理QC七大手法的应用中,鱼骨图是质量圈活动中常被用来解析的工具,甚至包括企业想要分析销售量衰退、客户满意度下滑、商品良率变低的原因,很多时候也是采用鱼骨图,它的应用广泛,又有利用表达和演示。

这个由日本管理学家石川馨博士所提出的工具,在国外、日本,有时被称作石川图、因果图,在台湾地区又被称为特性要因图。而在绘制鱼骨图时,有几个要点需要留意:

搭配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会议,以便完整收集各面向的问题归因。不要反驳提出者的意见,充分提出最后再进行归纳,较能进行全面性的追根究底。

所有大支线(鱼骨)、小支线(鱼刺)原因必须紧扣主要问题及目标,避免离题。聚焦问题,并充分提出可能造成此问题的原因。

大原因、中原因、小原因至少归纳3层以上,才能有效探究到深层原因。可以透过5Why(询问五次为什么)的方式,进行解析。

鱼骨图理论广传60多年,迄今仍是传统产业的管理者、工程师、营销经理人寻找制程与经营问题根源的重要工具,例如台塑企业创办人王永庆便深受鱼骨图理论影响。他将鱼骨图导入公司运营,成功地降低材料成本、员工餐厅的食材成本,甚至沿用到旗下的长庚医院,大量降低用于洗肾患者的成本。该理论沿用至21世纪,逐渐演变成以下两大类型:

寻找原因的鱼骨图:这是一般常见的鱼骨图,鱼头在右,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通常以“为什么..”作为开头。例如,为什么业绩下滑?为什么客户满意度变低等。再逐步将可能的原因拆解成逐条项目,组成鱼身。

寻求对策的鱼骨图:又称为反转的鱼骨图,这种鱼骨图的鱼头在左,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制定改善因应策略,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为开头。例如如何改善业绩、如何提升良率等。

不同于一般只要深挖数据就能制作的图表,绘制鱼骨图仰赖项目所有成员头脑风暴的过程,需要从收集大量资料、召开会议频繁沟通着手,在操作上可拆解成以下5个步骤,快速绘制鱼骨图:

  • 步骤1 锁定问题,收集原因:确认问题,并初步构想各种可能的原因。
  • 步骤2 召开会议·集思广益:汇集与问题相关的成员,通过全员头脑风暴思考更细的原因。
  • 步骤3 提出原因,数据佐证:通过真实数据统计,系统性思考来完成有脉络的鱼骨图。与会者一一提出问题所有的可能根因,项目负责人将其整合起来并分类,就会出现一套具有系统及完整思考脉络的鱼骨图。
  • 步骤4 深度分析,找出魔鬼:在完成第一层的原因分析后(大支线鱼骨),与会者需使用纵向分析,往下拆解细部原因。
  • 步骤5 反转鱼骨,制定对策:鱼骨图的终极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制定因应对策。因此找到根因后,就要画另一张鱼骨图来找出对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