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中的「浪费」一词源于丰田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的发明者大野耐一提过三种不同的浪费形式,用的是三个日文的词:Muda、Muri、Mura。这些浪费会导致人们必须在工作中耗时更多超出必要程度的心力与时间。
1. Muda(浪费)
指的是消耗资源却不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在这一类浪费中,又可以分为两种:
- 第一类 Muda:短期内无法立刻消除的活动。
- 第二类 Muda:可以通过改善(Kaizen)迅速消除的活动。
例子:
- 第一类 Muda:喷漆后进行返工,以达到客户要求的表面质量。这种浪费之所以难以彻底消除,是因为制造商几十年来都未能完全实现100%稳定的高质量喷漆工艺。
- 第二类 Muda:在制造和组装过程中,产品和库存被多次搬运。这种浪费可以通过改善工作坊(Kaizen Workshop)快速消除,把设备和操作人员重新布局,让生产流程更加顺畅。
2. Mura(不均衡)
指的是操作中的波动。例如,生产计划反复变动,不是因为终端客户的需求,而是由于生产系统自身的问题;或者在作业过程中,工人时而忙碌,时而等待。这种不均衡会影响生产效率,管理者可以通过均衡生产(Level Scheduling)和调整工作节奏来解决。
3. Muri(过度负荷)
指的是让设备或工人超负荷运作,要求他们长时间以超出设计能力的速度和强度运行。这不仅会导致设备故障,也会增加工人的疲劳和出错率。
4. Muda、Mura、Muri 的相互关系
假设某公司需要将 6 吨货物运送给客户,以下是几种方案:
一次性运输 6 吨
-
- 由于卡车的额定载重是 3 吨,这样会超载(Muri),导致设备损坏。
- 设备损坏后,需要维修或停机,这又会引发浪费(Muda)和不均衡(Mura)。

先运 4 吨,再运 2 吨
-
- 第一趟超载(Muri)。
- 货物到达时间不均衡,导致接收货物的员工有时忙碌、有时闲置(Mura)。
- 工作节奏不稳定,也会产生浪费(Muda)。

每次运 2 吨,跑三趟
-
- 这虽然避免了超载(Muri)和不均衡(Mura),但增加了不必要的运输成本,仍然是一种浪费(Muda)。

最佳方案是:每次装载 3 吨,跑两趟。这样既不会超载(避免 Muri),又能保持工作节奏均衡(避免 Mura),同时也不会产生额外的浪费(避免 Muda)。

只有消除 Muda、Mura 和 Muri,生产系统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5. 如何有效解决浪费问题?
“负荷(作业量)”与“能力(容量)”达成平衡的状态,才是理想的作业环境,因此一旦负荷与能力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3M(不合理、浪费、不均匀)。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人员配置及生产计划的不合理。负荷过重,作业就会迟滞,能力过强,人员就会冗余。如果维系各类因素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