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是好还是坏?

精益生产:标准化是好还是坏?

产品的标准化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在工业社会市场规模扩大后,标准化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可乐瓶、灯泡、汽车零件,标准化原则也被应用到其他产品类别中。

最早意识到标准化重要性的人之一是创立AT&T并将其发展为庞大企业的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

在19世纪60年代末,时任铁路邮务人员的贝尔从工作中观察到,尽管邮件的收件人相同,但运输路线却各不相同。邮件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会在各地周转,最终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送达。贝尔因此提出了让邮件运输路径标准化的作业流程。

他认为,同一收件人的邮件应该通过相同的路线送达。这项创新大大改革了邮政业务。贝尔后来在创立AT&T时,采用了类似的标准化理念,统一将家用电话机设计为黑色,比亨利·福特的T型车的“黑色风潮”还要早一步。

贝尔不仅对电话的所有零件进行标准化,还对AT&T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系统实施了标准化管理。1908年,AT&T合并了几家电信公司,贝尔通过以下回应表明了他合并的正当性:“通过总部管理标准化的工厂,可以在相关业务和法律项目中节省成本,同时也能减少电线或其他设备的使用。业务整合带来的成本节约是难以估量的。要在工业社会中取得成功,不仅需要硬件标准化,业务执行流程和管理等软件也需要标准化。”

除了贝尔,管理学领域的知名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也是推动工业社会标准化目标的代表之一。

工业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生产原则是“分工化”,也就是所谓的“专业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国在语言、休闲、生活方式等领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化,而劳动力市场开始要求更多的多样性。当时,季节性的工人或临时工逐渐减少,对特定领域专家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司因此开始培养更多这类专业人才。

按照泰勒的原理,工人在某一专业领域中,通过不断重复某一工作来提升技能。由于工作流程和操作的统一,员工培训变得更加容易。管理者可以依赖标准化的流程进行监督和优化,减少人为错误和管理复杂性。

标准化是好还是坏?

标准化带来的好处显着,尤其是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保障质量方面,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如创新受限、个性化不足和灵活性降低,而在现代社会,有很多产品、服务都需要个性化。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在标准化与灵活性、创新之间找到平衡,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所以精益管理成为了现今重要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