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六西格玛,很多人会想到它是一种质量管理的手段,但却忽略了它对公司战略的重要性,而这其实才是六西格玛最宝贵的地方。
优思学院认为,六西格玛文化就是以客戶为重,最终目标是要取悦客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根据顾客观点、客戶满意程度来衡量。这种顾客为重的战略性做法要靠下列几项六西格玛推手:
客戶的声音(VOC):听顾客说他们要的是什么。
客戶的需求(CCR):把顾客的心声转化可衡量因素。
关键质量(CTQ):把需求因素转化可量化和准确的规格。
误差:没有达到客戶的质量关键。
六西格玛设计:依客戶需求设计产品和流程。
客戶期望和你兑现能力之间的差距,正是可以替供应商和顾客创造重要价値之处。因此六西格玛专注于解决这些差距,增加营运获利,并成为公司体质和营运的一环。
六西格玛提供了方法,让公司对客戶的需求不再只是人云亦云的了解,而是根据特定需求导向的流程基准。这使得弥补行为变成根据客戶满意而来的严谨改进措施。
流程中的误差不只降低质量,也会造成延误、额外支出和营运获利的损失。而当然,误差的实际成本因流程而异。
举例来说,一级的汽车公司,煞车管漏洞所花费的成本不只是重做费用,还包括未达上游公司每季要求的质量水准、潜在的营收流失、产品可能刑责的费用。这些漏洞是质量关键上的误差。
因此,改进质量以杜绝漏洞的好处,决定了公司应将改进资源用于哪个价値流,其作用远超过重做和报废所省下的费用。
这个范例也说明了为什么六西格玛的目标,是找出愈多误差愈好-尤其是那些影响质量关键的。如果公司能发现肇因,并设法不让它在公司上下发生,套句丰田汽车的丰田喜一郎(Kiichiro Toyoda)的话:“每个误差都是宝藏”。
在全球竞争的经济中讲求顾客至上,同时还有各种满足其需求的管道,因此以顾客为重的文化将更为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