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的黑名单:必须知道的八大浪费

精益管理在企业中最常见的八种浪费包括了:等待浪费、处理浪费、不良浪费、行动浪费、加工浪费、库存浪费、管理浪费和制造过量 (过早) 浪费。下面优思学院・精益管理学会把这八种浪费一一解读,供大家参考。

浪费1:等待

等待的浪费是指由于原材料供应中断,操作不平衡,生产计划不当,导致员工无法为客户创造价值。

一方面,由于传统生产方式下的分工过于精细,一线员工只专注于生产作业。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他们需要找到维修工进行维修;当需要质量检查时,则找检验员;模具需要更换时,得联系调整人员等等。这些等待他人帮助的停机时间是一种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变化不定,员工有时忙碌,有时闲置。然而,当在生产线上的不同类型的工作之间切换时,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或者上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接下来的环节将无事可做。由这些原因导致的等待也是一种浪费。

浪费2:搬运

搬运浪费是指在处理过程中不产生附加值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堆放、摆放、移动、分拣等操作的浪费。它会导致货物移动时空间、时间和人力工具的浪费,不仅增加搬运成本,还可能导致货物在搬运过程中丢失或损坏。

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搬运是必要的,而不是浪费。因此,很多人对搬运浪费视而不见,难以彻底消除。也有一些公司通过使用传送带或机器搬运来减少人工搬运。这种做法虽然花费大量资金来降低员工的体力消耗,但并没有真正消除搬运本身的浪费。

例如,在机械加工厂,供应商将原料钢板送到工厂后,仓库管理员会驾驶叉车将钢板运到原料仓库。如果我们问仓库管理员:“您的工作有价值吗?”他可能会回答:“这问题值得问吗?这工作本身没价值,只不过老板让我做这些无意义的事,发工资给我罢了。”

其实,钢板到原料仓库的运输,以及从仓库到加工车间的运输都不增值,是典型的运输浪费,如果供应商在合适的时间把足够的钢材直接送到车间,这种浪费就会被消除。

浪费3:不良

不良浪费是指企业生产中出现次品。在处置次品时,企业需要投入时间、人力和物力,这种投入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而因此产生的相关损失也属于浪费。

这种浪费具体包括:员工在工作时间的损失、设备的损失、材料的损失、额外修理的损失、鉴定的损失、额外检查的损失、不良品的损失及报废、降价处理的损失、延误的损失和工厂信誉的损失等。

浪费4:动作

动作浪费是指由于工位、物品、设备等布局不合理,以及工具和操作方法使用不当而导致的浪费。据统计,一般企业的加工作业中,纯作业(增值作业)的动作只占5%,其余的动作则占95%,可见作业中的浪费非常严重。

许多企业的生产线都存在动作浪费。这种行为的浪费导致员工不必要的时间和体力消耗。因此,识别和消除动作浪费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浪费5:过度加工

加工浪费也称为过度加工的浪费。它是指机械加工操作中所有与工程进度和加工精度无关的不必要的加工。

浪费6:库存

库存浪费是指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等造成的浪费超过制造过程中所需的最适当数量。产品会因库存过长而变质。在加工或组装之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修整。在制品和库存材料需要由员工进行统计、整理和整改。这些都是无效的劳动和浪费,但它们往往隐藏在企业的每个角落。许多国内企业负责人认为,库存是必要的,多一点储存。省吧,多一点保险。但是,与此同时,在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存储中发现了大量积压的资金。

当库存增加时,利息和管理成本也会损失。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将大量存入存货,不仅会增加资金总量,还会增加利息和仓库管理费用。而这些往往隐含在公司的管理成本中,只有具体罗列,才能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正视并设法解决。

日本精益生产专家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所有的改善行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与库存的消除有关。因为库存的无形损失,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就会被隐藏起来。当然,企业中的 “问题” 也是 “宝” 的问题。如果能够不断地找到并解决,那么就会不断地产生利润。库存的浪费会导致库存增加,员工缺位,生产计划不合理,机械故障和不良产品造成的效率低下和不良后果不会立即显露出来,从而不会产生对策,员工在管理上不会有紧张感,这阻碍了工作的改进。

浪费7:制造过量 (过早)

制造过度或过早浪费是指生产过度完成任务和过度制造和早期生产所造成的浪费。过早制造过多,导致产成品生产过剩,在制品堆积生产场地和仓库,增加了制造场地和库存所需面积,产生了无用的运输和利息支出。

有些企业由于生产能力比较强,为了不浪费生产能力而继续生产,这就增加了在制品,使在制品的生产周期变长,空间变大,同时也增加了搬运的浪费、积累。可见,“做多可以提高效率,提前做好可以减少产能损失” 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这只是前期使用材料和人工成本,企业得不到任何好处。

隐藏 “等待浪费” 使管理者忽略了等待的发生和存在。在制品的积压和较长的生产周期会增加现场的工作空间,这将不自觉地吞噬企业的利润。产生处理,积累浪费,使先进先出变得困难。

浪费8:管理

管理浪费是指由于员工积极性不高、自主管理能力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浪费。优秀的管理应具有合理的规划和相应的可预测性,并在推动事务的过程中加强协调、控制和反馈,从而减少管理浪费的发生。管理成本是企业成本构成的重要部分,即各职能部门在生产、供应、设计、质量、财务、营销等过程中产生的管理费用。管理层必须按“理”行事,控制成本,减少浪费,否则将导致严重的损失。

生产现场的浪费大部分可以量化,但管理工作多为软性指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量化和细化相对困难。此外,很多浪费已成常态,即使上级要求,工作也只是暂时有松紧,容易形成重复。若企业在管理中不能达成消除浪费的共识,管理活动便难以长期持续有效地进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消除管理浪费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管理工作中的浪费一旦暴露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几何级数的放大效应。因此,我们应鼓起勇气,从一点一滴开始,逐步朝着彻底消除浪费的目标迈进。